Zaobao Now (7 September 2021)
9月是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月。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失智症最普遍的导 因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失智症类 别。
受访专家说,无论是照顾哪 一类的失智症人士都应依据个别 情况做适当调整。看护者或家人 应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可以做的事 项,而不是已经失去的能力,帮 助他们继续保持身心活跃。
阿尔茨海默症 只是失智症的一种
邱德拔医院老年病专科住院 内科医生陈诗菱指出,失智症是 用来描述一个人认知功能下降的 总称,这可由多种疾病和状况引 起。这些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 症、中风、帕金森症等。
也是新加坡失智症机构委员 会成员的陈诗菱医生透露,在这 些病症中,最常见的失智症潜在 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一种 渐进式大脑退行性疾病,导致60 到70%的失智症病例发生。
她说:“所有失智症人士会 有记忆与认知相关症状,如语言 或在策划事项时面对困难。然而 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由于掌控记 忆的海马体(hippocampus)显 著萎缩,记忆丧失是相当明显和 主要的特征,有阿尔茨海默症的 人往往十分健忘,尤其是涉及最 近发生的事件、活动或对话。
从喜好着手 助失智症人士保持活跃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关护者援 助服务站资深项目执行员黄艾莉 提醒,无论照顾哪一类的失智症 人士都不应采用“一体适用” (one-size-fits-all)的方式, 应依据个别的身体状况来调整。 看护者应着重在失智症人士能做 到及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愿 意参与,甚至可发掘新爱好。同 时,尽量让失智症人士保持原有 作息,建立应对生活的自信心。
陈笃生医 院高级物理治 疗师郑诗霖 说,看护者或 家人可从失智 症人士的个人 爱好,或过去 的工作经验, 以及熟悉的事 项着手。譬 如,看护者可 鼓励那些行动 力良好且属于 轻度至中度阶 段的失智症人士,选择熟悉的路 途外出,并陪同他们,也可从旁 指导他们做简单的运动锻炼等。 若是身体较虚弱或行动力不佳的 年长失智症人士,无法定期做短 程步行,则可考虑坐着或躺着做 运动,或让他们帮忙做简单家 务。
郑诗霖强调,看护者及家人 都应该给失智症人士试着独立参 与日常事项的机会,同时注意安 全,包括依据个人体力和认知能 力衡量所需的援助,在指导任务 时,也尽量给简单易懂的指示。
黄艾莉补充,失智症人士尤 其在初期阶段或许会对自己的能 力产生怀疑,因此身边的人不必 刻意揪出错误,反之应多给予肯 定。此外,失智症人士的身体状 况会随着时间改变,因此在安排 任何活动时,须多留意他们的情 绪,如显得焦躁不安,甚至发脾 气时,可能得做调整。就连他们 过去喜爱且常做的事,也不一定 要全程独自完成,可与家人一同 参与,让他们扮演辅助角色,如 手工制作等活动。
另外,郑诗霖提议看护者协 助失智症人士在生活中建立常 规,包括考虑他们在一天当中哪 些时段精神状态最好,同时尽量 让他们在白天保持活跃,夜晚会 更易入眠。
外出宜避开嘈杂环境
郑诗霖说,有些失智症人士 在陌生环境中容易焦虑或产生疲 物理治疗师郑 诗霖:在指导 失智症人士 时,应尽量给 简单易懂的指 示。(受访者 提供) 六方面改善精神健康 p2 皮肤问题或藏隐患 p3 陈子谦夸蔡淳佳数秒内入戏 p5 惫等现象,因此在准备外出前宜 先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学 习如何安抚他们。她说:“可考 虑适合外出的非繁忙时段,以及 去较熟悉的环境,同时衡量哪些 活动适宜失智症人士,并事先做 安排。”
郑诗霖与黄艾莉指出,到户 外活动要考虑周围环境和所选择 的路线。因为失智症人士本身也 许不太清楚可能发生的意外,亦 或许高估自己的能力。黄艾莉举 例,如上下楼层时,宜选择搭乘 电梯,降低跌倒等风险。
此外,建议失智症人士尽量 避开嘈杂环境。快速移动的人群 或交通,或过于炫目的灯光所造 成的环境刺激,也许会令失智症 人士感到不安或容易分心,需要 看护者牵着他们,指导他们去哪 里或应专注做些什么。
郑诗霖提醒,要失智症人士 同时间完成两件事,如一边走路 一边通电话,有一定难度,应给 予失智症人士时间停下脚步,专 注于要做的事。
通过日常沟通增加参与感
在交流时,黄艾莉建议人们 刻意放慢语速,让失智症人士有 时间思考并做出反应。她举例: “尽可能用简短句子沟通,不要 把太多信息放在同一句话内。同 时,避免谈论对方感到不愉快的 内容,如要对方回忆近期做过的 事。关键在于让失智症人士有参 与感,别把他们排除在对话之 外,也别把他们当成小孩对待, 应给予尊重。”
陈笃生医院高级职能治疗师 邝素贤说,应鼓励失智症人士尽 可能照旧生活,包括基本梳洗、 穿衣和洗澡等。这些日常事项可 以提供失智症人士一种熟悉感与 自主性,也制造机会让他们活动 四肢,促进认知感官。
邝素贤补充说,让失智症人 士多参与刺激认识能力的活动, 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专注力及记忆。她举例,这可包 括听喜欢的歌曲,翻阅旧照片, 讨论过去参与的活动或难忘经 历,唤起美好回忆。
与现实 导向( reality orientation) 有关的活动可 包括讨论近期 的新闻事件, 或即将到来的 节日。这有助 失智症人士更 容易理解现实 周遭的信息, 如当前的时 间、地点、日 期和相关人 物。另外,也 可通过玩迷宫、拼图,制作工艺 品,玩纸牌游戏等活动促进他们 的认知能力。
由于中度至严重失智的人 士,行动和语言能力可能受到很 大限制,邝素贤和黄艾莉建议可 让他们多参与促进感官的活动, 提高对周遭环境的意识,帮助他 们放松身心。例如,重看旧照 片,欣赏周围邻里的景物,聆听 喜欢的音乐,运用嗅觉感受居住 空间里熟悉的气味,如闻咖啡豆 或茶叶的香味,以及让家人或看 护温和地按摩等。
邝素贤说,身边的人应该着 重于与失智症人士的互动与体验 过程,而不是最终成果,所选择 的活动应符合他们的年龄。更重 要的是应让失智症人士乐在其 中,且尊重他们的想法、情绪及 意愿。在活动过程中,宜有家人 或看护在旁监督以确保安全,同 时切忌催促他们。一旦察觉失智 症人士有任何不适表现,或觉得 有压力时,应立刻停止活动。
营造熟悉自在的居家空间
邝素贤说,在开始任何活动 前,可创造舒服的环境。如确保 有足够空间,良好照明,除去可 能造成干扰的物品,以及让有需 要者戴上眼镜或助听器等装备, 协助失智症人士更投入地参与活 动。
在住家摆设方面,邝素贤和 黄艾莉指出,熟悉的居家空间可 以带给失智症人士安全感与归属 感,因此家里的环境应尽量保持 原状。不过邝素贤也说,居家空 间仍可做出适度改变来加强环境 安全,并提供失智症人士更大的 自主权。这包括为潮湿光滑的地 板加上防滑涂层,在站立或行走 需额外支撑的地方安装扶手杆, 以及移除图案复杂的壁纸或镜子 等。
失智症人士与看护者 皆需要支持
陈诗菱医生提醒人们,如 果对自己或身边家人的记忆或 认知功能有任何担忧,都应尽 早就医。早期诊断是治疗疾病的 关键,任何支持和帮助都可尽早 开始。同时,切记健忘不是老化 的自然过程, 这可能是失智 症所导致的症 状。
尽管失智 症目前还不能 治愈,但还有 许多方法可帮 助减缓病情的 发展。陈医生 建议与医疗团 队和社区服务 提供者密切联系,适时寻求援 助,提醒自己不是孤军作战。
郑诗霖和黄艾莉强调,看护 者亦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黄 艾莉说,看护者可能因为情绪管 理不妥善而性情大变,甚至逐渐 逃避照护有失智症的至亲;也有 看护者会把心事埋在心底,掩饰 所有情绪,而这两者都对看护者 的健康无益。其他家庭成员应协 助看护者,分担照护的责任。若 看护者有异样表现,如对原本喜 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抽离社交活 动,或有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且严 重影响日常生活,都应当寻求专 业医疗援助。
陈诗菱医生也说,在照护失 智症人士的过程中,家人和看护 者可求助管理失智症的医疗团 队,也可以向护联中心、新加坡 失智症机构等社区服务寻求支 持。这些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涵盖 面相当广,包括确诊后的支持与 相关活动,教导如何应对行为变 化,也给予看护者支持及建议适 当的未来规划。
照顾丈夫 携手面对失智症
谈及丈夫钟华敬(68岁,退休)在2016年被诊断有年 轻化失智症时,64岁的张秀华眉宇间会流露出无奈神情。她 说:“早在大概五六年前,我的先生就曾在夜晚发生剧烈头 痛。当时他吃了止痛药,隔天没事就去上班了。我后悔当时 没叫他看医生,也许可以早点发现他患上失智症,并减缓症 状。”
张秀华透露从拍拖到结婚多年,一直与丈夫十分恩爱, 但他在这五六年期间,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还经常跟她的母 亲起争执。张秀华在朋友的建议下,让丈夫去做检查,原本 怀疑是抑郁症,经过脑部扫描后才发现他的后脑萎缩,并且 确诊为血管性失智症。
在与先生携手面对失智症的日子里,张秀华强调耐性与 包容很重要,尤其对方往往会忘记做过的事,情绪失控时甚 至在公共场所对她大声辱骂。日常生活也要注意周遭事物, 如将尖锐易碎的用品收起,降低发生意外造成损伤的概率, 她也会尽量陪伴丈夫一起做些他感兴趣的手工或彩色活动, 或让他陪同外出,不会独自一人在家胡思乱想。
张秀华透露,要兼顾工作、家务及照顾丈夫,曾让她觉 得不知所措。后来她请了帮佣分担家务,也通过新加坡失 智症机构的关护者援助服务站申请加入“乐龄陪护计划” (Eldersit)。当她忙于工作等事务时,受过培训的专员会到 家中拜访,与钟华敬交谈或做些休闲活动。
通过关护者援助服务站,他们也加入“回忆咖啡厅” (Memories Cafe),以及在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的引荐下参与 “希望心声”(Voices for Hope)项目,目前大部分活动因 疫情而转为线上举行。
张秀华说,丈夫会在家中跟随线上活动跳舞及做些简单 锻炼,通过这些支援小组活动,也让他们认识更多失智症人 士与看护者,从中相互学习与鼓励彼此。张秀华说:“照顾 失智症人士的路途漫长,最重要是别放弃,也要照顾好自 己,才有能力照顾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