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Point
A- A A+
Home > About TTSH > News > 陈笃生医院指挥中心 病人床位数据一“幕”了然

Lianhe Zaobao (10 May 2019) - 屏幕一字排开、满满的数字和图 表,这就是陈笃生医院新设立的运营指 挥中心,也是医院的"神经中枢"。从病人步入医院、等候床位,直至 准备出院,新开发的指挥、控制和通信 C3系统能收集这个医疗流程中的600多 个数据,让医疗人员快速掌握医院的整 体即时情况。

10-May-LHZB-pg-1.jpg

从病人步入医院、等候床位,直至 准备出院,新开发的指挥、控制和通信 C3系统能收集这个医疗流程中的600多 个数据,让医疗人员快速掌握医院的整 体即时情况。

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包括通过各个 渠道进入医院的病人人数、急诊部人数 和等候时间,以及各病房的空床位等。

这个新系统虽然只需三人就能操 作,但运营指挥中心可容纳多达50人。 这是以防本地一旦出现危机,流行病学 专家,以及管理设施、供应链、紧急策 划等部门的代表能在指挥中心纵观整个 医疗流程的关键数据,了解情况后有效 策划应对计划。(唐家鸿摄)

Download PDF (6.3 mb) 


第三季投入服务 

陈笃生医院"指挥中心" 运作犹如机场控制塔

10-May-LHZB-pg-10.jpg

这个指挥、控制和通信的C3系统,结合了600多种 即时数据,包括从民防部队救护车、急诊部和医院专 科诊所前来的病人人数、等候床位的人数及等候时 间,还能显示各个病房有多少空床、多少正在清理为 下一名病人准备、多少人准备当天出院等等。

犹如机场控制塔的陈笃生医 院运营指挥中心,所采用的新系 统能纵观各部门的病人数据,只 需三个人就能有效安排整家医院 的1600个床位,缩短病人等候时 间。

C3系统明年起 逐步推广至所有公共医院

这个指挥、控制和通 信 ( C o m m a n d , C o n t r o l & Communications,简称C3)系统 明年起将逐步推广至本地所有公 共医院,到时我国能更有效管理 全国的医疗资源,发生危机时国 家也能更好地协调和应对。   

今年第三季将在陈笃生医 院投入运作的C3系统,由陈笃 生医院和综合保健信息系统公司 (IHiS)联合开发,并获卫生部 支持。

它结合了600多种即时数 据,包括从民防部队救护车、急 诊部和医院专科诊所前来的病人 人数、等候床位的人数及等候时 间,还能显示各个病房有多少空 床、多少正在清理为下一名病 人准备、多少人准备当天出院等 等。   

陈笃生是本地最繁忙的医 院,病床使用率约90%。据卫生 部网站的数据,陈笃生医院上个 月底的平均入院等候时间为超过 三小时。

连接相关资料 更好管理病人和病床

医疗保健创新中心首席营运 总监林世权博士指出,以往安排 病床犹如库存管理,只专注有多 少病床。如今,院方把所有相关 资料连接成"一条龙",同时监 管不同阶段或部门的病人人数, 从上游和下游更好地管理病人和 病床。   

他举例,发现病人人数快要 超过病床数目时,可把一些病人 转移至社区医院,腾出床位给其 他病人。为了减少入院的病人, 医院也帮一些急诊部病人安排在 下来几天及早到专科诊所预诊。   

C3系统还有视频分析功能, 自动找出无人看管的可疑物品, 并控制医院各处的人潮。未来, C3系统能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将出 现瓶颈的地方并事先采取行动应 对,还能预估所需要的资源量。   

除了病床管理,C3系统也 可收集有关药物和医疗用具的数 据,以清楚掌握供应链的即时情 况,预测医疗用品是否足够。   

IHiS总裁连水木受访时形容 C3系统是"前所未有的工程", 待陈笃生医院测试后再推广到其 他医院。到时,若知道某家医院 的病床不足或等候时间太长,可 安排救护车把病人转介至其他医 院。   

连水木也强调他们认真对待 网络安全,系统设有多层防护系 统和检测机制。

运营指挥中心 将设在诺维娜健康城

陈笃生医院运营指挥中心 设在诺维娜健康城(HealthCity Novena)内的黄廷方医疗保健 创新中心(Centre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简称CHI),九层楼 高的CHI占地2万5000平方米。由 于黄廷方家族为医疗保健创新计 划捐赠5200万元,中心便以黄廷 方命名。   

促进医疗创新的CHI设有商 务会展设施和开放交流空间,希 望聚集各机构人士交流。卫生部 长颜金勇昨早为CHI主持开幕时 说,希望CHI能在促进医疗保健 创新上扮演重要角色,并有信心 中心能成为我国医疗系统转型的 推动力。

多功能老人椅让探病者有位坐

家属到病房探望病人时经 常没位坐,一名护士发现问题 并提出来后,一组专人便设计 出多功能的老人椅,让病人复 健时使用,必要时还能转换成 长凳让访客坐着或躺下休息。   

这款自家制造的老人椅目 前进入最后阶段的测试,好让 预计将在2022年启用的综合医 疗护理中心使用。   

这组专人来自医疗保健创 新中心内的生活实验室(CHI Living Lab,简称CHILL),由 设计师、顾问、工程师、程序 编写员、研究人员和医疗技术 人员等组成。他们能帮忙把想 法化为原型(prototype)。   

负责实验室的陈笃生医院 改善管理部主任王琬琪说,医 疗人员与病人接触时能深入了 解他们的需求,也可能有能改 变病人体验的点子,但通常碍 于没有专业技术而无法落实想 法。再说,医疗人员要创造新 产品时,以往还得寻找供应商 并取得三份报价,程序繁琐也 非常耗时。   

因此,设立生活实验室能 为创造者提供资源,方便他们 实现点子。只要有能改善病人 护理的好点子,任何医疗人 员、病人或公众都能前往实验 室与专人讨论,探讨是否有进 一步发展的空间。实验室有三 维打印机可制造原型,还能邀 请使用者测试。   

卫生部长颜金勇昨早致辞 时说,要创新就无法抱着"孤 岛心态"(silo),而是须建立 网络互相分享,从别人的点子 中取得灵感。"我们得利用各 个机构的集体知识和经验,联 手创造新点子和方案。"   

为此,医疗保健创新中心 今年底也将推出学术发展网, 这项全国知识管理系统将收录 各个医疗机构的创新项目,让 各个机构互相学习。医疗保健 创新中心联合学习网络目前有 37个机构伙伴,包括综合保健 信息系统公司(IHiS)、本地 三个区域医疗系统、本地医学 院,以及外国医疗机构。   

身为眼科医生的医疗保健 创新主任黄宏森副教授指出, 来自不同机构的医生交流时经 常发现,各自机构都在尝试类 似的创新项目,但因为缺乏沟 通而出现重叠。   

他说,学术发展网希望能 成为医疗创新的资料库,相关 人士可搜寻有兴趣的项目以了 解其他机构的计划,必要时可 通过平台直接与项目负责人交 流并展开合作,还能从别人的 经验中学习。    

平台初步阶段将收录约500 个筛选过的创新项目,开放后 公众也能使用。
















2019/05/10
Last Updated on